您的位置:

首页

>

教学教研 » 教学论文 »

[小学数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间 :2012-04-17 16:26:32     作者 :高明区荷城街道第三小学     浏览 :

高明区荷城街道第三小学 数学科   梁满芳

 

文章摘要创设一个又一个的情境,使学生在优化的情境中活动起来,逐步深入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愉快的心情和求知的欲望开始学习新的知识,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主观需求,既能主动地学习,又能带来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了对探究知识的乐趣和积极向上的乐趣,把学习知识和巩固知识寓于愉快之中。

关键词】求知欲  学习兴趣  活跃思维  增强信心  成功喜悦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环节,低年级数学教学显得特别重要。我认为上好一堂课,首先要上让学生喜爱的课,这样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浅谈一些体会。

一、由浅入深,激发学习兴趣

在引入新课时,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课前要认真设计好教案和教具,要作好充分教具准备,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打好基础。如在教学乘法应用题导入新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从实际生活例子出发,我出示这样一道数学题“三年级(2)班同学在操场上做操,站成4行,每行站9人,三年级(2)班一共有多少人做操?”有的同学很快就想到用加法计算的方法来解答这道题,于是我引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的方法来解答,并且向学生说明这种类型题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计算。这样的数学题目,使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从用几步的加法计算变成用简便的乘法来计算,由浅入深,不知不觉地把学生引入到乘法解答应用题的新课,这样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和求知的欲望开始学习新的知识。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很快地掌握到所学到的知识,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创设情景,在讲授课时联系的生活实际,提出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为学生创造一个质疑解疑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混合运算》“202×4时,有的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法和减法,为什么要先算乘法,后算减法呢?”这个问题反映了学生的共同心声,我首先让学生观察这道算式,然后向学生说明:因为这道算式是混合运算的计算题,减法和乘法不是同级的计算,所以先算乘法,后算减法。我又联系日常生活的实际例子,出道数学应用题,让学生去思考,如:小红有5元钱,买了4支铅笔,每支8角钱,还剩多少钱?提问:这道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让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说出应求什么?再求什么?有的学生很快就说出来,先求出买4支铅笔一共用了多少钱(4×8=32角),再算还剩多少钱。即求从5元里减去用去的钱数32元,就可以求出买铅笔后所剩的钱数(5元-32=18角)。再让同座位的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例子,看谁说得对,说得多,全部学生都动了起来,然后证实“202×4先算乘法,后算减法。这时同学们的脸上露出了微笑,学生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注意创设情景,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还容易掌握和理解所学的知识。这样不断丰富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能使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同时也能引发学生积极去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主动探索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多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领会和掌握数学知识,达到学以用的目的,还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从而达到“我学会,我会学,我要学的信心。”

三、直观演示,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用做手势或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动作演示,让学生有感知的认识,然后再看挂图,用直观的教具|、投影等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对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如在教学《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中,我首先让生初步认清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我拿来长方体、正方体的包装盒、玩具和常见的木块、粉笔盒等,让学生讨论怎样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通过直观物体的演示,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再说说家里和社会上所见到的长方体、正方体的物体,学生很快就说出长方体有6个面,有的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的长方体的2个面是正方形,其余4个面是长方形。有的学生也说出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这是我抓住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入到平面图形的知识,首先让学生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形,找一找它们的边和角,画一画长方形和正放形,学生分小组展示自己的图形,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学生在掌握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比较立体图形和平面的边角,辨别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特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直观演示的教学方法,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在愉快中学到知识。

四、化难为易,激发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应用题教学,其难处就是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成两个转化,化难为易实际问踢转化为数学问题再转化为用数学表达的式子。例如:有40个梨,每盘放5个,可以放几盘?就是求40里面有几个5?让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出数量关系和问体题,知道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的应用题,再列算式。为了使学生能正确地完成这样的“两个转化”就要突出应用体教学中的两个重要环节,一是着重培养学生善于“从事理中抽出算理的能力”,二是加强指导学生掌握“运用概念和进行判别确定算法的方法”。在应用题教学中,要突出,“两个环节”,低年级的应用题教学要引起高度重视,从学生难理解的应用题化为容易理解的简单的应用题,低年级简单应用题的教学要抓住不放,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简单应用题的分析能力和解答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红花有30朵,,黄花有4盆,每盆有6朵,一共有多少朵花”?在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弄清楚题目的数量关系,然后知道问题求什么。问题求一共有多少朵花,让学生理解先求出黄花的朵数,再求红花和黄花的朵数。在低年级的熟学教学中,经常联系生活实际,由浅入深地创设情景,注重直观演示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抓住应用题难点,让逐步深入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但学生在课堂上学得轻松,还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

总之,在低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个又一个的情境,使学生在优化的情境中活动起来。这样,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主观需求,既能主动地学习,又能带来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了对探究知识的乐趣和积极向上的乐趣,把学习知识和巩固知识寓于愉快之中。